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地理空間信息年,卷。 20、1月1日、20日第1期基于大數據的武漢疫后人口恢復研究羅明海1、譚博1*、秦思賢1、李盼盼1(1.武漢測繪所摘要:利用手機信號和百度位置服務大數據,以2019年為基準,從居住和就業人口、外部城際聯系和內部人口流動三個方面分析2020年武漢疫后人口恢復情況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武漢市居住人口和就業人口分別恢復到基期的97%和92%,但內部區域差異明顯,這與經濟水平密切相關。發展;截至2020年9月,城市人口流動性已恢復至基線期的90%,但全國僅50%的城際連接恢復,省內連接恢復較好。勞動力流動性的恢復高于商務往來。關鍵詞:大數據;城際連接;人口流動;疫情后恢復-07-14。項目來源:自然資源部測繪科學與地理空間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資助(2020-3-2)。
(*為通訊作者)doi:10.3969/j.issn.1672-4623.2022.01.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武漢。從“封城”到“暢通”,在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武漢人民團結一心、團結一心,取得了“武漢保衛戰”的重要勝利。面對疫情的巨大沖擊,武漢經濟發展從一季度的“停頓”、二季度的“重啟復蘇”、三季度的“穩步回升”,持續復蘇。 2020年武漢數據恢復,武漢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5616.億元,同比下降4.7%,三季度增速轉正。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達到1·232.65萬,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期間增加254.11萬。 “5月1日”長假期間,武漢、漢口、武昌三大火車站共發送旅客165萬人次。 4月30日,軌道交通單日載客量突破430萬人次,創疫情后載客量新高;全市51座火車站接待游客272.83萬人次,同比增長24.8%,武漢入選十大熱門城市之一全國“5月1日”黃金周期間?;厥?020年,武漢疫后振興舉措成效顯著。居民人數和就業人數明顯回升,城市活力日益增強。 “英雄之城”展現了強大的韌性。大數據在抗擊 COVID-19 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來自疫情數據實時更新系統[1]、確診患者同程查詢工具[2]、人口遷移圖[3-5]、時空軌跡溯源[6 ]以及經濟影響和復蘇評價[7-9]等方面,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提供了支持。本文綜合利用手機信號和百度位置服務數據,從居住和就業人口、城際聯系、內部人口流動三個方面分析武漢2020年疫情后的恢復情況。一是通過識別月度常住人口和就業人口,分析疫情后人口整體恢復情況和地區差異;然后從流量數量和流量結構反映外部城際聯系的恢復情況;最后,從工作住房通勤、交通擁堵等方面分析城市內部人口流動性的恢復。 1 研究區概況及數據庫1.1 研究區概況 武漢市地處我國腹地中心,素有“九省通道”之稱。根據百度遷移數據和中國聯通手機信令數據,2019年武漢市日均城際連接約210萬,主要集中在省內和“1+8”城市圈。實際服務人口(含常住人口、6個月以內的短期常住人口)約1330萬人,就業人口約690萬人,日均通勤人次約350萬人次,其中15人次% 在河對岸。 1.2 研究數據 本文使用的數據主要包括聯通手機信令(湖北IT公司)和百度位置服務大數據(湖北IT公司)。
中國聯通手機信令包括2019年6月和2020年1-10月武漢居民的全功能出行OD和工作-居住通勤OD數據,空間分辨率為250m網格,主要用于室內分析城市的人口流動特征的變化。全目的OD是指武漢出發地和目的地的全部行程。為了消除異常行程,本文進行了清理工作,即刪除起點和目的地在同一網格的行程,并將行程時間保持在6小時以內。 OD 記錄在 5 到 120 公里/小時的行駛速度內。工作住所通勤OD是指居住地和就業地都在武漢,但工作住所不在同一個網格的通勤行為。百度位置服務大數據包括遷移數據、人口分布、人口畫像、人口熱力數據和交通擁堵數據。其中,遷移數據以區縣為基本單位,以2018-2019年百度人口遷移數據為基準,對比2020年1-10月特征日人口遷移數據,反映城際回暖情況。武漢解封后的連接;人口分布數據以 ·6·第20卷第1期的街道為空間單位,以月為周期,數據時間點為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反映了人口恢復的效果。疫情后的武漢;人口畫像數據是通過用戶長期的序列行為數據挖掘得到的。數據時間點為2019年6月,包括用戶的性別、年齡、職業、收入水平、消費水平、生活階段等特征;人口熱力數據空間分辨率為50 m,時間點為2020年1-9月的特征日,用于定性和定量評價城市內人口活力恢復情況;交通擁堵數據基于路段,數據時間點為2019年11月和2020年3月。月、6月和8月,包括擁堵里程和擁堵指數,反映了武漢不同時間段的道路交通運行情況。
2 武漢市居民和就業人口恢復情況本文根據百度用戶定位確定月平均人口(樣本擴展估計),監測武漢市從封城到封城期間的月平均人口恢復情況。發布關閉,并分析區域恢復的空間差異。 2.1 總體復蘇概況以2019年6月的常住和就業人口為參考基準,對常住和就業人口的恢復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2020年2月,武漢常住人口和就業人口分別下降到2019年正常時期的62%和22%; 4月份人口規模明顯回升,常住和就業人口恢復到2019年正常時期的76%和60%; 5月以后,隨著全面復工復產,居住和就業人口進入逐步恢復階段;截至2020年12月,住宅和就業人口已恢復到2019年正常時期的97%和92%,如圖1所示。2.2區域恢復差異基于50 m網格規模的住宅和就業人口分布和人口畫像數據,對比分析武漢市人口分布特征和疫情后恢復的時空差異。 1)老城區核心區人口結構復雜,就業復蘇程度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百度人口畫像數據顯示,老城核心區整體呈現人口復雜、社會老齡化、來源多元化的特點。 2019年老城核心區人口密度4.6萬/km 2武漢數據恢復,老齡化率超15%,流動人口約32萬,第三產業占比近54 %。農民工聚集在社區,低學歷、低收入、低租金的特點明顯。
從后疫情恢復來看,中心城區就業恢復相對滯后,尤其是硚口區、江漢區、武昌區,消費型服務業恢復相對緩慢。 2020年12月的回收率約為80%。 %,如圖2所示。 0%20%40%60%800%每月居住人口恢復率2019年12月2020年1月2020年2月2020年2月2020年4月2020年5月2020年6月2020年6月2020年7月2020年9月2020年10月2020年11月2020年12月位置數據來源:百度就業恢復率月度地圖服務數據 1.23 封閉城市4.8 暢通地圖 12020 武漢 城市人口規模月度變化 N0 5 10 20 30 40 km 圖例2 - 12月居住人口變化/千人 - 39 ~ - 15- 14~12~2021~4849~~~~686N0 5 10 20 30 40 km 圖例 2-12月就業人口變化/千人- 4~34~1617~3334~6061~~~486a 居住人口b 就業人口圖22020武漢市各街道人口變化圖·7·第20卷第1期2)新城區南北經濟發展水平差異顯著,人口存在季節性格局流。
2019年,新城區人口呈現不均衡變化,累計凈流出20萬人,但農村出現人口回流,南北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南方很明顯。從疫情后的恢復來看,黃陂區和新州區在疫情后看似恢復程度較高,但實際上疫情影響了農民工的外流;江夏區恢復程度略低,農民工尚未完全回漢。隨著全面復工復產,江夏區農民工持續流入,人口逐月增加;黃陂區、新州區農民工持續外流,人口逐月減少,如圖3。3)“大學城”科技創新優勢顯著,高知人回歸上學為武漢注入了活力。 2019年,東湖高新區常住人口大數據識別結果達到傳統統計口徑的兩倍。其中,關東街已破百萬(統計口徑60萬),人口活力突出,就業吸引力強,人口年輕化、知識化。從疫情后的恢復來看,得益于“大學城”的人才吸引優勢,2020年9月開學后,洪山區、東湖高新區、武昌等地的居住人口恢復率區位增長明顯,其中東湖高新區居住人口環比增長16%,就業人口恢復最快,大學生返校影響顯著,如圖4. 4月/萬人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化工區)、洪山區經濟開發區(漢南區)、東湖高新區、東湖風景區、東西湖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 6月5日、7月、8月、9月,2020年4月-9月圖3,2020年4-9月,戶口變更武漢市各區人口 N0 3 6 12 18 24 km 圖例 2009 年 9 月返校大學生分布 圖 3 武漢市城際交往恢復情況 本文選取基于百度人口遷移數據的典型特征日(不含樣本擴展),分析武漢市從封城到解除封城的對外接觸的流向、流向、方向。結構變化。
3.1 總體恢復概況 2019年6月武漢市日均接觸人口約37萬人次,國慶及長假期間日均接觸外來人口約69萬人次。本文以此作為平時和國慶假期的參考基準,對比分析了2020年武漢市對外人口接觸的恢復情況。如圖5所示,可以看出,封城期間從2020年2月至2020年3月,武漢與全國城鎮人口聯系僅為2019年正常時期的6%左右;對外訪問通道開通后,對外人口連接呈爆發式增長。 4月8日解封當天,與全國城鎮人口的聯系恢復到65%,隨后進入穩步恢復。 6月8日,武漢與全國88%的城市恢復了人口流動,但整體連通性僅為2019年正常時期的53%。7-9月,隨著疫情逐漸明朗,城市對外人口聯系波動性上升,其中8月受夏季旅游旺季影響,已恢復至2019年平時的77%。國慶期間,武漢與全國城市的日均人口聯系同比恢復到64.4%,其中近90%在國慶首日恢復。 3.2 城際聯系結構的變化武漢是中國最大的人口流動聚集地之一。 2019年,武漢至全國城市日均客流量近60%來自湖北省,其中“1+8”城市圈占全省人口近70%。孝感、黃岡、鄂州等與武漢的人口流動頻繁接觸;約40%來自湖北省外,其中前20名城市占省外日均客流量近50%,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鄭州等全國主要中心城市,河南信陽和河南。湖南長沙等周邊省市。
本文基于2019年6月武漢與全國其他城市的人口流動連接,分析了城際連接結構的恢復情況。 1)全國城際聯通只有50%,勞動力流動恢復率高于商務往來。從省外聯系看,2020年9月總體人口流動,羅明海等:基于大數據的武漢市疫后人口恢復研究的地理空間信息8.第20卷第1期,恢復率約為51%,與河南相似,廣東、安徽、江西等省勞動力市場恢復較好,達到50%左右;與北京、上海等重點城市的業務往來恢復較為滯后,僅為40%左右。疫情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2021年初,“現場過年”等政策也將對春節期間的人口遷移產生顯著影響。 2)省內聯系為主,人口流動恢復率超過60%。從省內聯系情況看,2020年9月人口流動恢復率約為65%,8月旅游旺季恢復至83%。其中,神農架、恩施受旅游政策影響,7-9月人流恢復率明顯上升,如圖6所示。 年度特征日人流2019年特征日人流2019年6月日均人流數據來源: 百度人口遷移數據(未展開) 2020年2月8日 2020年3月8日 2020年4月8日 2020年5月8日 2020年6月8日 2020年7月8日 2020年8月8日 2020年9月8日 2020年10月8日 10. 1國慶3.28去漢通道開通/萬人次 圖5 2020年武漢市外來人口接觸恢復情況0.0%20.0%40.0% 60.0%80.00.00.00.00. 0%回收率 皇崗市、孝感市、鄂州市湖北省咸寧市、咸寧市、黃石市、襄陽市、宜昌市、荊門市、隨州市、仙桃市、十堰市、恩施州、天門市、潛江市、神農架市統計回收率各城市的人口流動 4 武漢市內人口流動的恢復 本文利用中國聯通全目的出行和通勤出行的OD數據,選取武漢解封前后的典型時間節點,分析疫情后的人口恢復情況從流動空間的角度來看。
4.1 整體回升 根據中國聯通手機信令數據(未擴大樣本),2019年6月武漢市日均各類客流量約為330萬人次。本文以此作為正常時段的參考,對城市人口流動的恢復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2020年8月至2020年9月,數百萬大學生陸續返校,140萬中小學生開學,全市人口流動已恢復到2019年正常時期的90%,開學第一天國慶節同比恢復到110%,或有利于“游武漢”等政策的落實,江漢路步行街開通及兩江四岸燈光秀吸引人們前往吸引人,如圖7。從恢復三鎮跨江聯系來看,2020年4月8日,武漢解封第一天,三鎮之間的過江交通總量,僅恢復到2019年相應基準日的35%。從分流來看,武昌-漢口地區雙向跨江出行恢復率一直處于較低水平,直至復工復產。學校和中小學,但武昌-漢陽地區的跨江聯系迅速恢復。 9月14-10日 3月1日,武昌地區重點高校陸續開學,武昌-漢口地區跨江接駁恢復率明顯提升。國慶首日,三鎮跨江出行總人流量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正常水平,漢武雙程和武昌跨江出行恢復率-漢口單程甚至超過100%。 50020 Days 出行流量/萬人次1月8日2020年2月8日2020年3月8日2020年4月8日2020年5月8日2020年6月8日2020年7月8日2020年8月8日2020年9月8日2020年10月8日平均每日流量數據來源: ...